查看原文
其他

康德:人是个什么东西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游独立评论 Author 我是北游


  • 善的历史是上帝的作品,恶的历史是人的作品;

  • 人是一半兽性,一半神性的存在;

  • 人作为理性存在物,本身就是目的;

  • 自由是人最本质的属性。



康德:人是个什么东西?

作者 | 我是北游

来源 | 北游独立评论(ID:beiyou-talk)


1、善的历史是上帝的作品,恶的历史是人的作品。

 

善是对道德律令的服从,康德说,所谓人是恶的,只能解释为,他意识到了道德律令,但采取了背离它的原则。

 

所以,“恶”是人的反社会的个体倾向。

 

自由赋予人选择的能力,从而可以为个人私利而奋斗,从而演绎出一出出忧虑、恐惧、苦恼的闹剧。

 

人们希望和睦,却往往呈现争斗;人们追求幸福,却往往幸福难求;人先天具有联合在一起的社会性,同时又无时不刻挣扎在满足个体欲求的反社会的陷阱里。

 

人的历史,就是跟心中的恶搏斗,终其一生而不可得的历史。

 

唯一的好消息是,就总体而言,虽然人类的历史并不以人类的幸福为标准来衡量,却是以本体的道德为人类历史的总目标,可能这就是康德所说“善的历史乃上帝作品”背后所指。



2、人是一半兽性、一半神性的存在。

 

人作为自然的存在,并不比动物高贵;但人作为本体的存在,作为道德的主体,必须超越一切价格而存在。

 

确定人不是动物的意义在于,人是天生自由的,不能只服从自身兽性的支配;

 

确定人不是神的意义在于,人的理性和道德有限,不要妄图冒充上帝策划人间。

 

人是动物与上帝之间的存在者,自由之所以是人的终极价值,是因为除开自由,我们不拥有其他任何一个可以自证意义的证据。

 

没有自由,人类将彻底堕入“虚无主义”的深渊而无力自救,这是现代性危机最为核心的部分——信仰危机。

如同康德在《实践理性批判》中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所说:

 

“自由是纯粹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心石,是灵魂不朽、上帝存在等其他一切概念的依据。”

 

人类的一切价值,如果不以自由为出发点和衡量标准,都将失去理论上的最终依据。

 

如果体内的兽性让你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那你显然不是自由的,依然是被兽性支配的动物。

 

康德对这样的人极为鄙视,他说,“为所欲为的人并没有自由,因为这时的人是欲望的奴隶,听任欲望驱使的人都是毫无自由的行尸走肉。”

 

人类的自由特点如此鲜明,人类有能力做出与野兽不同的选择,是一个铁的事实,是打掉那些虚无之人的虚无之言的最坚实的证据。

 

这个证据,是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证明——因为自由,所以意义。

 

虽然我们因为自身的局限,无法证明这个意义,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意义的先验存在,这就是康德道德哲学最重要的结论——道德必然导致宗教。


在唯科学主义甚嚣尘上的现代社会,重新在理论上为信仰找到最坚实地基的人类,非康德莫属。真正有信仰的人都会感谢他,而不是被那些居心叵测的白左骗子们忽悠,做着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。



3、人作为理性存在物,本身就是目的。

 

物品有价格,而人只有人格,人不能因为对谁有用而获得价格,此即康德著名的“人是目的”的先验原理。

 

“人是目的”之所以成为一个原理,是因为人作为目的本身是一律平等的,是普遍有效的。

 

和把人当目的相对应的,是把人当工具。

 

当你把人当做国家发展的棋子时,是把人当工具;

 

当你认为残疾人不如正常人对国家更有用时,是把人当工具;

 

当你认为屠杀野蛮人有助于社会进步的时候,是把人当工具;

 

当你撒谎来获取收益时,是把人当工具;

 

当你好吃懒做,不愿意发展自己的才智时,是把人当工具。

在很多时候,人都在拿人当工具,不在乎他人的生死,甚至自己的生死,妄图通过他人的死或自己的死来达成一种目的,这些行为和想法,在康德看来,统统都违背了“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”的原理。

 

人为什么活着?人为什么要去帮助弱小、打击邪恶?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,比尔盖兹并不因为他是首富而比你拥有更高的价值,因为人是无价的存在,人活着本身就是目的。

 

康德从人类理性的最高处给每个人的生命尊严赋予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4、自由是人最本质的属性。

 

康德将人规定为“自由活动的存在”,并以此独立于其他生物。

 

其他物种要么如植物不能活动,要么如动物可以活动,也有欲望,对外界刺激能够做出反应,但动物的所有行为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,动物对自然对它施加的制约完全无能为力,毫无自由可言。

 

而人类有意识,有认识能力,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。所以康德说,“人的意志总是表现出对周围人的敌意,总是要求无条件的自由,不仅总是要取得独立,甚至还想成为在本质上与他平等的其他存在物的统治者。”

 

人的独特性也表现在与外物的关系上。

 

虽然动物和人类一样有感觉能力,且能与外物发生关系。但是在面对同一事物,任何动物在掌握对象的方式上却存在本质区别。

 

动物只会从本能出发,从物质的角度,以物质的方式去占有和享用,比如将外物当做食物或筑巢的材料。

 

只有人类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全面利用事物的所有方面。

 

比如,人和猫同时看到一条鱼,猫只会想到吃还是不吃,因为猫没有理性只有感性,它只有感官愉快,只能从食物中找到快感;而人不同,人可以全面掌握鱼的所有特质,包括由这条鱼产生的各种联想和想象,这种想象力只有人才有,审美即由此而来。

 

如果你看到一条鱼只想到吃,那么你还处于动物的本能阶段,只有动物性;如果你能欣赏一条鱼的美了,那么,你才是一个完整的人,因为你懂得了美,懂得了审美,获得了动物无法获得的快乐。

 

而人的成长过程,就是这个不断“构成自己”作为理性存在物的过程。

 

所以,人为什么要学会深入思考?人为何要懂得欣赏美?因为你越有思想,越懂美,你才离兽越远,离人越近。


来源 | 北游独立评论(ID:beiyou-talk)

作者 | 我是北游

用哲学解构历史与政治,北游给你不一样的解读。





1781年5月,康德划时代的巨著《纯粹理性批判》问世。标志着德国哲学打破了英国经验主义和法国理性主义的思想垄断。

 
康德在《纯粹理性批判》一书中,通过严谨的逻辑推导,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我们的主观有规定性。外部世界是存在的,否则现象找不见来源,但是外部世界不为我们所把握和掌控。   
 
康德明确提出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的,他认为我们的感知是有先验规定性的。所谓先验论,就是在经验以下,感知模式已经被规定。
 
康德的思想博大而又精深。“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”“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心灵: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”......读懂康德,等于抵达古典哲学思想的巅峰,也读懂了德意志民族。

为此小编强力推荐著名哲学家邓晓芒的《康德<纯粹理性批判>句读》,读懂康德,邓晓芒是最好的老师!识别下图二维码,一键收藏。


▍延伸阅读

康德:自然善

康德: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

毛姆:康德其人

学习康德好榜样,太风趣了!

康德:准时的哲学

邓晓芒:关于“人”的思考

邓晓芒:康德道德哲学详解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